在赣南大地,有一群人默默为基层体育事业奉献着力量,寻乌体育陈斌便是其中一位极具代表性的践行者。二十余载光阴,他以赤诚之心扎根寻乌这片热土,将青春与汗水挥洒在校园操场、社区广场与赛事赛场,用行动诠释着“体育为民”的初心。本文将从成长轨迹、基层实践、赛事推动等多维度,还原这位基层体育工作者的奋斗历程与时代价值。

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,虽地处山区,却孕育着深厚的体育基因。而陈斌的名字,早已成为当地体育界的一张名片——他是寻乌县体育中心资深教练、社区体育协会会长,更是无数孩子眼中的“体育伯乐”。从青涩少年到体育骨干,陈斌始终坚守“让更多人享受体育乐趣”的信念,用脚步丈量寻乌的山山水水,用热情点燃基层群众的运动激情。

图为陈斌在寻乌县某小学指导学生进行田径训练,专注的神情彰显着他对体育教育的执着。
陈斌的体育故事,始于童年时期对运动的天然热爱。上世纪80年代,寻乌县基础设施有限,但孩子们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“运动乐园”——村头的水泥坪、学校的操场,都成了他释放活力的舞台。“那时候最盼着体育课,哪怕只是跑跑步、跳跳绳,都能让我兴奋一整天。”陈斌回忆道。正是这份纯粹的热爱,在他心中埋下了体育的种子。
中学阶段,陈斌加入了校田径队,师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练。每天清晨五点,他便准时出现在操场,从短跑冲刺到长跑耐力,每一项训练他都全力以赴。“教练常说‘体育不仅是成绩,更是一种精神’,这句话我记了一辈子。”这段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体能,更让他理解了体育背后的坚韧与团队协作。
进入大学后,陈斌选择了体育教育专业,系统学习运动生理学、体育教学法等理论知识。然而,真正让他明确职业方向的,是一次社会实践——“当时我们去了江西一个偏远乡村支教,那里的孩子连像样的运动器材都没有,但他们看到篮球时眼睛里的光,让我意识到体育对他们的意义。”这次经历让他下定决心:毕业后要回到基层,用所学知识改变更多孩子的运动环境。
图为陈斌大学时期参加田径比赛的旧照,青春洋溢的姿态映射出他对体育的纯粹热爱。
2000年,陈斌回到寻乌,成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。彼时,寻乌县的校园体育仍停留在“广播体操+自由活动”的模式,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普遍不高。陈斌决心打破这种局面,他从“兴趣引导”入手,设计了一系列趣味体育课程。
针对低年级学生,陈斌将传统田径项目改编为“森林动物运动会”:把短跑变成“兔子快跑”,跳远改成“袋鼠蹦跳”,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感受运动的快乐;“高年级则引入团队竞技项目,比如‘多人多足’‘接力障碍赛’,既锻炼体能又培养合作意识。”这些创新方法很快见效,原本怕上体育课的学生变得主动参与,甚至课后还会缠着他问“明天玩什么游戏”。
除了普及性教学,陈斌还注重发掘学生的专项潜力。他利用课余时间组建了校田径队、篮球队,亲自制定训练计划。为了让学生接触到更专业的训练,他四处奔走争取资源:“那时候学校经费紧张,我就自己掏钱买训练器材,还联系县体校教练来指导。”在他的努力下,学校田径队在县级比赛中多次斩获佳绩,多名学生被选入市体校深造。
图为陈斌带领学生在校园开展趣味体育活动,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,这正是体育教育魅力的体现。
随着经验的积累,陈斌不满足于仅局限于校园,他希望将体育的触角延伸至更广阔的天地。2015年,他牵头成立了“寻乌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”,面向全县青少年提供免费体育培训和赛事机会。
俱乐部成立初期,仅有十几名学生报名,陈斌却不气馁。他通过进社区宣传、联合学校推荐等方式扩大影响力,还邀请退役运动员、高校体育生担任志愿者教练。“我们开设了田径、篮球、乒乓球等多个项目,每周六上午免费授课,寒暑假还有集中训练营。”如今,俱乐部会员已超过500人,成为寻乌青少年体育的重要阵地。
除了常规培训,陈斌还定期组织公益体育讲座和户外拓展活动。例如,每年夏季他会举办“防溺水安全+游泳技能”培训班,邀请专业救生员教孩子们游泳技巧;“冬季则会开展‘冰雪运动体验营’,带孩子们去周边城市体验滑雪,让他们接触更多元的运动形式。”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,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“终身体育”的种子。
图为寻乌县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公益培训活动现场,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认真练习篮球基本功。
陈斌深知,赛事是检验体育成果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的有效途径。多年来,他主导策划并执行了数十场具有影响力的本土赛事,成为寻乌体育赛事的“操盘手”。
寻乌县有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,传统体育项目如“舞龙灯”“打陀螺”“客家拳”等代代相传。陈斌认为,这些传统项目是宝贵的文化遗产,应当与现代体育结合,焕发新生。于是,他牵头举办了“寻乌县传统体育文化节”,将舞龙灯、打陀螺等项目纳入比赛范畴,还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技艺。“第一年办的时候,很多年轻人觉得这些项目‘老土’,但当他们看到舞龙队整齐划一的步伐、听到陀螺旋转时的嗡鸣声,都被深深吸引。”如今,“传统体育文化节”已成为寻乌的文化品牌,每年吸引数千名观众参与。
除了传统项目,陈斌也积极引进新兴体育项目,如极限飞盘、攀岩、定向越野等。2021年,他成功申办了“赣州市青少年极限飞盘锦标赛”,这是该市首次举办此类赛事。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飞盘,他先在俱乐部内开展试点培训,再通过短视频、直播等形式宣传。“刚开始大家觉得飞盘是‘小众运动’,但没想到比赛当天来了上千名观众,还有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。”此次赛事不仅推动了飞盘运动在寻乌的普及,也让外界看到了寻乌体育的创新活力。
为了让寻乌体育走出县域,陈斌致力于搭建跨区域交流平台。他先后与广东梅州、福建龙岩等地的体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,定期互派队伍交流比赛。例如,每年举办的“闽粤赣三省青少年篮球邀请赛”,已成为三地青少年切磋技艺的重要平台;“我们还组织寻乌的田径选手去省城参加集训,邀请外地名教练来寻乌指导,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当地体育的整体水平。”
图为寻乌县传统体育文化节现场,舞龙队正在表演,热闹的氛围展现了传统体育的独特魅力。
在陈斌看来,体育不应只属于少数竞技者,更要惠及普通民众。为此,他将工作重心向社区体育倾斜,致力于打造“15分钟健身圈”,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体育服务。
过去,寻乌许多社区缺乏基本的体育设施,居民想锻炼只能去较远的公园或学校。陈斌多方奔走,协调政府部门和社会资金,在县城主要社区修建了篮球场、羽毛球场、健身路径等设施。“比如城南社区以前只有一个小小的活动室,现在有了标准化的篮球场和健身器材,晚上常有居民来打球、散步。”截至目前,寻乌县已建成社区体育设施50余处,覆盖率达80%以上。
设施建好后,陈斌又牵头组织各类社区健身活动,让居民动起来。例如,每月举办一次“社区健身日”,设置广场舞、太极拳、慢跑等适合不同年龄层的项目;“周末还会开展‘家庭趣味运动会’,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,增进感情。”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居民的体质,更营造了和谐的社区氛围。
陈斌始终关注弱势群体的体育需求,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。
针对老年人腿脚不便的特点,陈斌